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蘇慧倫 >遼西發現早白堊世新型被子植物化石 正文

遼西發現早白堊世新型被子植物化石

来源:燴銀絲網编辑:蘇慧倫时间:2025-11-02 05:47:36
淩源奇葩(Lingyuananthus inexpectus)的模式標本及其細節
淩源奇葩(Lingyuananthus inexpectus)的模式標本及其細節
(神秘的地球uux.cn報道)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:百年前,英國植物學家奠定了以木蘭類為原型的被子植物係統的基礎,木蘭類的離生心皮被作為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雌蕊類型。從化石的角度上,此前發現的早白堊世的被子植物化石中的心皮幾乎都是離生的,因此這一學說似乎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但是隨著化石證據的不斷發現,有兩點給植物學家帶來疑惑:一是現在主流植物學界公認的被子植物化石記錄不早於早白堊世,可在早白堊世義縣組中的被子植物已具有較高的多樣性,這並不合乎邏輯;二是某些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遠超英國學者理論的預測。 
最近瑞士出版的專業學術雜誌《生物學》(Biology)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員的論文《一個新的早白堊世花朵及其對於花的形成的啟示》,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。 
文中報道了與此前早白堊世被子植物完全不同的花化石,即淩源奇葩(Lingyuananthus inexpectus)。之所以將其命名為淩源奇葩的原因,一是淩源奇葩雖然年代早(1.25億年前),但在其中卻看不出植物學家期盼的離生心皮,相反卻具有進化的特征,如合生心皮、下位子房、花托筒,以及可能的兩側對稱;二是淩源奇葩的花托筒表麵和上緣長著多枚線形的花被片(附屬物)。前一點證實現在流行的植物演化理論是有缺陷的,不能很好地解釋植物學現實,需要調整;而後一點則帶給植物學家新的啟示。這裏的花托筒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。以蘋果為例,蘋果中大家最愛吃的、酸酸甜甜的、營養豐富的那一部分就是由蘋果花中的花托筒長成的。 
按照植物學教科書中的理論,合生心皮組成的雌蕊是由原來多個離生心皮愈合而來,不是最原始的。淩源奇葩在早白堊世的出現表明,不僅當時的被子植物已具有較高的多樣性,暗示在早白堊世或更早之前就應當存在被子植物,而且其雌蕊很可能是由花軸頂端膨大和凹陷所形成。 
早在六十多年前,德國古植物學家Zimmermann就提出過類似的理論,隻因當時缺乏相應的化石證據支持,後來隻能不了了之。近年來,王鑫根據對現代植物的研究結果,提出被子植物雌蕊的幾種起源中也有類似的說法。淩源奇葩的出現則印證了這兩個學說的預測。 
相關論文信息:Wang, X. 2022. A novel Early Cretaceous flower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flower derivation. Biology, 11, 1036. https://doi.org/10.3390/biology11071036. 
    1  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7  8  9  10  11  
热门文章

0.2635s , 11740.4296875 kb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遼西發現早白堊世新型被子植物化石,燴銀絲網  

sitemap

Top